全方位解读竞业限制范围
来源: 原创
竞业限制的范围是指竞业限制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人员适用范围及竞业范围等,是竞业限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不在竞业限制范围内,竞业限制协议或条款根本不能成立,因而也就不能约束用人单位和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知悉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业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解读】本条是关于竞业限制的范围的规定。
基本含义: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与知悉其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到生产与本单位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者业务。
起源:源于公司法中的董事、经理竞业禁止制度,目的是为防止高层利用其特殊地位损害公司利益。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董事、经理竞业禁止制度,我国对此的相关立法有旧《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
一、竞业限制的时间范围
竞业限制的时间范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竞业限制协议或条款是否对在职员工适用;第二,竞业限制协议或条款有效的起止时间段。
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区分是否是高级管理人员来分析。对于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而言,应当履行《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忠实义务,此义务实际上是法定的竞业限制义务。
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能对其产生拘束力吗?这个问题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的观点是“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在职期间不负有竞业限制义务”,江苏高级人民法院的观点是“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在职期间负有竞业限制义务”。
尽管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对其产生拘束力与否有所争议,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的规定,不允许其在外兼职。
至于有效的起止时间段,对高级管理人员而言,竞业限制协议或条款有效的起止时间段是在职及离职后二年内,当然也可以约定少于二年;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而言,竞业限制协议或条款有效的起止时间段是离职后二年内,当然也可以约定少于二年。
二、竞业限制的地域范围
竞业限制的地域范围是指竞业限制条款或协议在哪个地域范围内有约束力。关于这个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由员工和用人单位协议约定,但该约定应有合理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可以审查约定的合理性。
三、竞业限制的人员适用范围